中共迪庆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8 14:19:53

(2016年1月9日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我州发展形势,认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州改善民生的攻坚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法治建设的突破期、跨越发展的加速期、和谐稳定的巩固期,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我州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迪庆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州各级各部门、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奋力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2013年“8·28”“8·31”地震、2014年独克宗古城“1·11”火灾、干旱、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频发的困难局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5年来,全州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前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1006亿元。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支柱产业竞争力提升,非公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迪庆”行动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有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取得新成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为我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州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特别是2015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二次藏区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深化州情认识,明确“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使命和“建设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三大责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我们紧抓民生保障不放松,着力夯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得益于我们紧抓基础设施不放松,着力改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条件;得益于我们紧抓特色产业不放松,着力强化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支撑;得益于我们紧抓生态文明不放松,着力构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生态屏障;得益于我们紧抓改革开放不放松,着力增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动力;得益于我们紧抓和谐稳定不放松,着力强化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保障。这些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使迪庆进入了厚积薄发、良性发展的新时期,支撑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富民强州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为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

(二)“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十三五”时期,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省正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逐步从内陆边缘地区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综合考虑世情、国情、省情,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我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二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二次藏区工作会议为我州加快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三是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云南省加快推进澜沧江经济带、金沙江经济带建设,为我州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战略带来全面开放机遇。四是我省将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为我州发挥优势、强化内外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民族团结创造有利条件。

从不利方面看:一是综合实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二是基础设施“瓶颈”仍未根本消除,尤其是外畅内疏的综合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是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较短,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要素成本上升与保持区域竞争力等诸多矛盾增多。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贫困面依然较大,尤其是山区群众脱贫任务艰巨。五是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约束趋紧,保护任务繁重。六是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维稳和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只要我们再接再厉,推动发展不动摇,抢抓机遇不懈怠,继续集中力量把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就一定能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东部藏区辐射中心”新定位丰富“示范区”内涵,不断谱写好中国梦迪庆篇章,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动跨越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相促进的原则。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定不移抓发展,加快富民强州。旗帜鲜明抓稳定,夯实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基础,以发展促团结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和谐,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相协调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把发展绿色经济放在突出地位,壮大绿色产业,把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改善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有序、有限、有偿科学合理开发资源,布局生产力,维护群众利益,使各族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逐步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坚持开发和开放合作相融合的原则。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快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云南省澜沧江经济带、金沙江经济带建设,依托滇藏经济走廊建设和“香格里拉”品牌,健全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深化与西藏、四川毗邻州市和省内丽江、大理、怒江的合作,实现联动发展、共赢发展。

坚持自力更生和争取扶持相补充的原则。在落实中央特殊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力量支持帮扶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口支援帮扶力度。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包容豁达、敢于担当的精神,凝聚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常住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长治久安局面更加稳固。

(四)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推动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州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略位置,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完善发展新机制,厚植人力资源新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城市,让创新贯穿全州各项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推动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平衡性。我州发展不平衡,我们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展优化发展新空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创新区域发展联动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规划对接、产业合作等,加强州内州外的区域合作和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迪庆。我州生态系统脆弱,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关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为成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强大支撑。

推动开放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我州发展内外联动不足,我们必须完善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放大向东部藏区开放优势,挖掘向西部州市开放潜力,提升迪庆的资源配置力、竞争力、影响力,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推动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我州发展差距大,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城乡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使全州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州跨越发展的行动指引,全州党员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这五大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州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一)战略定位。立足“资源富集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障区、民族聚居区、文化特色区、发展滞后区、维稳关键区”的州情,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和政策优势,加快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东部藏区辐射中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依法治州,坚持“发展引领、法治护航、文化浸润、交融促和、载体推动、人才支撑”的工作方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各族人民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彼此认同和友好相处的大好局面,走出一条具有迪庆特点的宗教有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培育绿色产业体系,让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工业污染减排,加大城市污水、大江大河等水污染防治,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巩固提升我州在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形成以保护生态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生态保护的绿色良性互动新示范。

东部藏区辐射中心。借助国家和省支持藏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强化大香格里拉核心区的功能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将迪庆建设成为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黄金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和面向东部藏区的辐射中心,努力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主引擎。

(二)空间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滇藏通道等骨干交通网络和金沙江、澜沧江为依托,调整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强化区域联动,推动形成“一核一廊两带三区”(1123)的空间战略格局,打造两小时经济圈,形成点、轴、面互为依托的空间经济格局。

一核:以香格里拉市城区为核心,加快“东拓南延北提西控中疏”步伐,逐步实现建塘镇、小中甸镇一体化,突出藏区民族特色,创建园林城市和智慧城市,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强化滇川藏结合部的香格里拉文化和经济核心地位,打造滇西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享誉世界的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突出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作用。

一廊:积极推动昆明—迪庆—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发挥滇藏公路、香格里拉机场以及丽香铁路等通道效应,重点布局旅游文化和商贸流通产业,形成人口、产业集聚,有效带动沿线发展的重要经济走廊。

两带:澜沧江生态经济带。以澜沧江水体资源为依托,以沿江两岸基础设施为支撑,向北连接西藏芒康县、向南连接怒江兰坪等地,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绿色生物产业和生态旅游,建设沿江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在全省澜沧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用。

金沙江旅游经济带。以金沙江低热河谷资源为依托,北连四川稻城、西藏昌都,东接四川木里,联动丽江玉龙,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结合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乡村体验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着手建设金上江新区,打造成全省金沙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区:德钦大梅里生态旅游文化区。以升平镇为核心,以奔子栏镇为节点,以梅里雪山和白茫雪山为支撑,加强与西藏芒康、怒江贡山、四川德荣和稻城的区域联动协作,打造大融合、大生态、大景区的藏域大梅里生态旅游文化区。

维西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以“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核心区保护为前提,以加快保和镇、塔城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生物资源,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三江并流”腹地徒步旅游和主题农庄经济,保存和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构建特色分明的文化氛围,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休闲养生区。以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和虎跳峡镇为依托,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康复为重点,提升功能,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形成长江经济带西端和东部藏区的休闲养老养生基地,并逐步将部分功能向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金沙江经济带重要节点金江、上江等地区延伸。

四、实施夯实基础工程,在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我省加快建设“五大基础网络”的要求,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州的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区域内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构筑外畅内疏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枢纽和运输通道建设,以干线公路、铁路和民航为主骨架,以农村公路为重要依托,以通用航空为补充,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构筑我州滇川藏大香格里拉陆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一是重点实施“一干(国道G214线)四纵(金沙江、澜沧江两江沿岸公路)三连接(香维、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十七通道(东联四川、西接怒江、北进西藏、南入丽江大理的对外通道)”的陆路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丽香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香格里拉至西昌的滇川高速公路、香格里拉至昌都的滇藏高速公路和香格里拉至稻城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村村通”路面硬化工程。加快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建设。二是加快丽香铁路建设,努力推进香格里拉至昌都的滇藏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三是尽早启动香格里拉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德钦梅里雪山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二)增强能源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布局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充分开发利用全州能源资源优势,推进油、气、电输送网络建设,构建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一是抓好梨园、里底、乌弄龙等在建大型电站建设,做好古水、托巴、旭龙、奔子栏等电站前期工作。二是加强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加快推进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电力外送工程及州内骨干网架建设。三是加快完善成品油输送和储备网络,积极推进成品油输送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建设。

(三)加强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工业用水、城镇供水安全,加快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水利保障体系。一是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水库建设。二是以节水灌溉工程、牧区水利、小农水等建设项目为基础,切实抓好农业和农村水利等中小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三是加强“两江”流域和重要河流河段防洪和洪涝灾害治理。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推动“互联网+”行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组织实施“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县)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有线电视光纤环网,改造现有HFC网络,全面提升数字电视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加大农村、边远地区和旅游景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无线网络建设。

五、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在提升发展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引导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文化、生物、能源和清洁载能、现代服务四大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绿色化、园区化和生态化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大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充实完善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资源,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打好“原始生态、民族文化、宗教特色”三张牌,按照“做优香格里拉、做精德钦、做特维西、做畅环线”的发展思路和“一个集散中心、五大国家公园、一条精品旅游环线和一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特色村”的整体布局,深入实施“改革活旅、法治治旅、基础强旅、科教兴旅”战略,联合周边地区共同打造大香格里拉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圈,促进旅游业和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品质和效益,着力把迪庆建设成“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永久品牌”的中国藏区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胜地和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一是加快独克宗古城提质扩容,继续建设好国家公园,完成松赞林寺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新建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二是深度挖掘香格里拉品牌内涵,积极开发多样的旅游文化产品,精心设计一批黄金旅游线路,拓展联动周边藏区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康巴风情游精品线。三是开发旅游文化特色商品,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土特产品,着力培育特色旅游购物街区、特色饮食文化街区和旅游体验购物综合体系。四是围绕把香格里拉市区建成藏区特色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把维西县城建成具有傈僳文化特色的“三江”生态旅游城市、把德钦县城建成具有藏民族和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目标,加快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大力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立一体化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完善旅游电子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推动营销、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五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加快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服务、导游、旅游开发建设等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快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和培训,让导游成为香格里拉旅游的重要软实力。

(二)加快发展生物产业集群。以特色化、集约化和国际化为方向,以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品牌培育,加大地理产品的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重点,把迪庆建成滇西北最具代表性的高原特色生物加工基地。一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高寒坝区、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区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产业带。二是加快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以食品、饮品、药品、观赏品为重点,优化提升葡萄酒、青稞酒两大酒业,加快培育核桃、橄榄、菜籽等食用植物油,继续做大做强牦牛系列和野生菌系列产品,形成具有迪庆味道的高原特色农特产品加工体系。三是加快发展藏药及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品牌,并积极承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医药著名企业到迪庆发展。

(三)积极发展能源和清洁载能产业集群。一是科学发展水电产业,加快两江干流水电开发,积极建设集发电、旅游、交通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二是拓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大力推进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构建能源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之间完整产业链条,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开发的水平和规模。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加快推进太阳能与水电、天然气互补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三是培育新型清洁载能产业,以园区为载体,以矿电结合和绿色生物产品开发为重点,优化提升“一园七片区”工业发展功能布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特色分明、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西部重要的清洁能源接续基地。

(四)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服务全州城乡、辐射周边的香格里拉物流园区和智能电商物流仓储设施,把我州建成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培育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保险、咨询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六、实施城乡一体工程,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民族、生态、和谐的理念,以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优化全州城镇布局,加快香格里拉市“东拓南延北提西控中疏”建设,逐步实现建塘镇、小中甸镇一体化,着手建设金上江新区,打造特色旅游节点城镇,注重城镇化进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打造一批特色重点城镇。完善城镇功能,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加强城镇建设与产业转移间的衔接,促进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衔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和鼓励建设城镇生态小区,建设绿色低碳城镇。

(二)完善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大全州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继续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权益、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确保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真正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项保障。

(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村容村貌整治步伐,扩大村容村貌整治范围,实施民居美化、庭院净化、杆线序化、见缝绿化和污水净化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塑造村庄的文化个性和品牌,确保原有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完整。同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工作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建设文明之村。

七、实施开放合作工程,在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发挥我州在国家和云南省重大战略总体布局中的连接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努力打造成为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区域增长极,探索内陆高原地区对内对外开发开放新路径。

(一)加强区域联动发展。依托滇川藏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同西藏、四川等周边地区开展交通、产业、生态、文化等多领域、全方面的联动发展。加快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通道建设,争取将香格里拉机场提升为口岸机场。深化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推动藏区民心相通,努力实现与周边各地州规划联袂、交通联动、政策联合、资源联通、项目联手,推动经济发展大融合。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招商项目推出机制、招商项目工作条块联动机制、招商引资落地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主动承接适合我州发展导向的产业,积极争取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实现对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生产要素。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借助缔结友好关系平台,全方位多方式出省出国宣传迪庆名片,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迪庆产业提升。加强与周边地州的联合招商,共同整合资源、包装项目,积极向国家、省申报重大区域性项目。

(三)广泛开展各领域合作。继续深化次区域生态环境合作,积极与长江流域中下游省市开展生态保护合作。借助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领域合作。积极主动争取加大对口帮扶支援力度。

八、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民生优先、城乡等值发展,把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努力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打好扶贫攻坚战上,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抓好片区扶贫,聚焦深山区、高寒山区、多灾连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澜沧江流域和全州3县(市)国家扶贫重点县,15个贫困乡120个贫困村,紧扣“脱贫、摘帽、增收”目标,立足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坚持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二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省委、省政府“挂包帮、转走访”的部署,以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水电工程移民脱贫一批、乡村旅游发展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即“七个一批”的要求,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扶贫信息网络,推动产业扶持、能力素质提升、扶贫生态移民及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金融扶持到村到户,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是加强投入增长、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考核退出激励约束、队伍建设、信息化动态管理等体制机制建设。四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的项目和活动中,以群众为主体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依靠群众力量办成群众受益的事,防止项目实施与农民脱贫致富“两张皮”。

(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政府对社会就业、大众创业的基本公共服务。一是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完善和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创业政策,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二是加强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三是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大力加强对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统计平台。五是探索众创空间建设,在经济园区、产业基地,推进创业孵化场所建设,为创业企业成长、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

(三)大力发展科教事业。一是巩固和提升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研究后续校产管理等完善保障措施。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办学条件,着重加强全州基础教育投入,不断缩小县市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二是全面推行14年免费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抓好“双语”教育,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三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藏区一流的高职院校。四是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和农民工子女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五是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凝练一批对全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构建一批优势明显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六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大胆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州各族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是加强各县(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二是建立健全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保障体系,理顺药品价格,健全高原病预防、治疗、康复体系。三是继续实施“科技兴医”战略,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州、县(市)、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四是科学统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应对老龄化,贯彻落实好全面二孩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五)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实施藏语典籍整理工程,挖掘民族民间艺术,振兴传统工艺,打造有藏区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打造迪庆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州、县(市)、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四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扎实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建设分布合理的群众体育活动场所,普遍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

(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一是结合扶贫开发,对所处环境恶劣的山村实行整体生态搬迁,使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合理规划高中档商品房、普通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三是加强棚户区改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大、集中连片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四是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逐步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七)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健全社会保险异地转移接续机制,依法保障全州人民群众在养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方面的物质帮助权利。一是进一步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适时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三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调整增长机制,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四是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不断提高面向老年人、孤儿、残疾人、流浪未成年人的社会服务水平。加强优抚安置服务体系建设。五是继续发挥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示范作用,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九、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以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结合“两江”流域生态保护规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增强优质生态产品提供能力,努力成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加快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城市发展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态保护空间三类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进一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发展边界,落实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重点规划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县城和建制镇,集中布局城镇和工业,防止成片蔓延式扩张,集约节约农村居民点用地,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互补互利、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是加大森林封育力度,促进天然林恢复,继续推进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健全外来有害生物检测及病虫害监测体系,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二是以白茫雪山、哈巴雪山等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三是切实加强纳帕海环境综合整治,严格保护碧塔海、属都湖等湿地,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四是进一步巩固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扎实推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防治。五是进一步推进以电(气)代燃、冬季供暖和建筑替代材等项目,减少薪柴、木材消耗。

(三)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地震、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灾害监测预警及防御应对能力。有效减轻山地灾害危害,加强草原、森林、水土流失及水质、空气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科学制定防治方案。采取避险搬迁、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等措施,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好德钦县城拓展治理搬迁综合整治等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实行全民节能行动计划。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二是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三是持续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污水及畜禽养殖厂污水排放达标率,实现污水处理社会化运营。四是探索垃圾分类回收,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五是建立常态化大气环境监控体系,严格督促超标排污企业整改,大力奖励减排治污先进企业。强化污染源监督监管,推进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

十、实施环境优化整治工程,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迪庆”行动,确保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三农工作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慎重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内部活力。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实行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适当提高州级财政的调控能力,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方面倾斜,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向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上来。

(三)深化市场资源配置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开放、竞争有序、强而有力的商品市场及技术、产权、资本、人力资源、土地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价格、竞争、供求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完善价格调节管理制度,通过价格杠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

(四)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综合改革,巩固民生改善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健全平等就业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并使之长效化,加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有效衔接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制度。巩固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建立创新环境和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五)深化财税金融保险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融资体制机制、债务风险预防机制等,积极筹建迪庆州香格里拉银行,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加快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银行、保险联动机制。鼓励和吸引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营运,构建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调控有效的新兴投资机制。

十一、实施依法治州工程,在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紧紧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宽严相济、多措并举,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推进法治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力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筑牢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行政机关职能、权限法定化,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健全和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突出迪庆特色需求,着重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和网格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实施“4+1”工作方法,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三)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不断提升依法管理宗教水平。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十三五”发展的领导

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二是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三)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忠实履行责任义务,自觉做到精心谋事、用心干事、勤于任事,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工作骨干。刻苦工作、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意识,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行政问责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讲大局、讲奉献,以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实际行动来带动群众,以全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来取信群众,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州各族人民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路子!(此件公开发布)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