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巴拉格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7 14:02:07

斯那定珠

斯那定珠,一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13岁走出大山闯荡二十多年,事业有成后不忘家乡父老,重返“大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造出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彻底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与世隔绝的面貌。

走出大山 心系乡亲

封闭、贫困、落后是当时巴拉村的真实写照,有条件的人家纷纷迁走,通公路、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成了斯那定珠儿时的梦想。

13岁时,斯那定珠走出大山闯荡“江湖”,“我在昆明一家餐馆点了一盘小炒肉、一碗蕃茄鸡蛋汤和一碗大米饭时,家乡人连青稞面都吃不上的场景就在脑海里浮现。”他说。

斯那定珠

回归故里 实现梦想

通过20余年的在外打拼,斯那定珠积攒下了一笔“财富”。1999年的一天,他在昆明西山龙门游览时,萌生了回乡发展旅游业的念头。家乡虽然贫穷落后,但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圣净土,把家乡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旅游项目开发,也许可以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他毅然回乡并注册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因要打造风景旅游区,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修建通往巴拉格宗的公路。2004年9月,从214国道通往巴拉村的盘山公路正式破土动工,2008年元旦,他儿时的家乡通车梦终于实现了。“现在去哪里都不再遥远,坐车约1小时就能到达县城。”该村一位在景区从事导游工作的藏族小伙说,自己的两部手机,随时都可上网、聊QQ、玩微信、刷微博,每天都能知道天下发生的事,学到不少东西,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

搬建新村 扶贫济困

为了彻底改变全村村民“一碗青稞面,青稞面一碗”的生活,斯那定珠又每户出资2至10万元不等,让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全村14户村民陆续搬迁到冈曲河畔,形成一个新农村——水庄村。

村民原有房屋和土地,又由景区租赁过来,每户每年可得租金2万多元。景区对房屋重新进行修古复古,土地开发成生态农场,供游客观光旅游。

斯那定珠在鼓励并扶持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同时,还把道路维护工作按段承包给村民,每户每年都能拿到7000多元钱。

如今,巴拉村不但家家都建起了藏式石头房,而且微型面包车、冰柜、烤箱、洗衣机等昔日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全都进入了巴拉村民家中。

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斯那定珠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目前已解决16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明年,景区五星级酒店建成后,至少还要再吸纳2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景区初具雏形之后,斯那定珠从2011年起开始与云南文投集团合作,在保护自然遗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逐步实现景区转型升级,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路子。

对于未来的发展,斯那定珠有更大的梦想:他希望把巴拉格宗打造成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让其成为更多人心目中和谐美丽的香格里拉,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斯那定珠在施工现场

抗震救灾 彰显大爱

正当斯那定珠对已荣获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品牌的巴拉格宗美好未来进行规划时,“8•28”一场突出其来的地震,把巴拉格宗景区弄得疮痍满目,不但造成电力、交通、通讯全部中断,而且还导致景区员工和50余名游客被困。

当时,斯那定珠心急如焚,立即配合抢险队伍第一时间把游客接送到香格里拉县城。而当他正带领员工和家乡群众清理一片狼藉的景区时,“8•31”地震又给景区雪上加霜,道路惨遭重创,救援队伍无法到达被困人员身边。为了早日让400余名被困人员走出困境,他一边安慰大家,一边组织景区员工、施工队员等冒雨抢修公路。9月5日下午,道路终于抢通,全部被困人员顺利脱险。

斯那定珠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誉,他先后获得了“创先争优先进工作者”、“十大民营经济领军人物”和“旅游贡献奖”等诸多荣誉。(完)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