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轴 之 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2 10:40:02

车轴村是香格里拉四季常青、珠玑翡翠的遥远村庄,是巍巍云岭西麓清新的一幅水墨画,是万里长江上游的一个古老传说。人们在这依山傍水的天光水色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神情怡然。江对面不远处的武侯村和诸葛岭,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当年诸葛亮真的曾在车轴续过一根车轴芯吗?车轴古老得像个图腾,让人仰望,让人折腰;车轴,更像是一盏信仰之灯,在中华大地放射着不灭的光芒。

关门山岩画告诉我们,至少在距今17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初民就已经在车轴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穴居生活。车轴石棺墓、青铜剑及其青铜镯等出土文物则用无可辨驳的事实向世人庄严宣告,早在距今约3000年上下的西周时期,车轴就已与中原同步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并不影响车轴人固有的家国情怀和人伦大爱,掩埋不去车轴坝当年农耕文明的辉煌和耕读传家的遗风。

车轴不仅是一片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厚土,车轴更是一方红色文化的圣地,车轴狼一样的反叛精神,曾叫罪恶的反动派瑟瑟发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车轴从来没有缺席过,在民族的危亡之际,车轴一直走在前头,金沙江就是车轴胸前的绶带,红军渡、犁板山、石观音就是挂在这条绶带上的勋章:

——红军长征强渡金沙江,彭凤书、彭琪、彭连等不顾生死,日夜为红军摆渡,可他们一生从不言说当年,也从未向党伸手,这就是英雄,这就是信仰,这就是红军精神!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所暴发的“皇军”农民武装起义中,车轴人民冲锋在前,使红军留下的火种形成燎原之势;在抗日战争中,以向阿喜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又勇赴国难,台儿庄曾留下他们的血迹。

——在滇西工委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肖繁、李昌运在车轴建起了中共第一个党支部,此前的吾车乡中心完小校长和振董,便是当时的中共金江特区书记。车轴又是著名的犁板山战斗和石观音战斗的主战场,英雄张嘉喜、和绍繁、和贾烈士就是牺牲在香格里拉解放的前夕。车轴党支部建立69年以来,一直是车轴人民翻身解放、和平建设,改革开放、精准扶贫的领导核心,为车轴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解放后的三次平叛中,又有和振武同志壮烈牺牲在叛匪的屠刀下,而在侧庸办事处,丁贵久同志则几乎是与七林旺丹同时受伤,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与荣光。

——解放西藏,又有了李鸿卿、饶文裕、和绍昌、和庆善、谢鸿运等一批车轴英雄的支前马帮走向战场,李鸿卿烈士就是在支前途中英勇牺牲在叛匪的枪口下的,为解放西藏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美丽车轴,大气磅礴,风华绝代,豪情车轴,英雄热泪,壮怀激烈。这历史就是一曲曲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不朽乐章,这历史就是一次伟大的长征,当我们在征程上继续前进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在我们之前踏上征程的人们。他们把不屈的信念和精神传递给我们,像一座座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当岁月之箭穿越武装斗争的硝烟,来到和平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更需要信仰之灯的照耀;当鲜花开满了生活庭院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缅怀曾经播撒阳光的双手——至少,朴实无华的车轴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或许,这就是车轴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钢铁脊梁!

于是,感恩便成了车轴的一种属性,英雄便成了车轴的一种信仰,车轴是迪庆州农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建起了村级业余花灯演出队、村级书画协会、滇剧社以及村级农贸市场、村级电影院和文化娱乐场所的村庄。于是,到车轴看“春晚”便成了金江两岸的一种时尚,青少年工作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黄赌毒”在这里没有了市场,良好社会风气使车轴成了为迪庆最为稳定祥和的村庄,香格里拉形象在这里以重生的美丽灿岩云锦,惊艳雪域高原。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车轴便成了“万斤户”、“万元户”的盛产之乡。于是车轴,一个孤悬江外的弹丸之地,便产生了三个赫赫有名的省级农业劳动模范——李涛、项学功、赵新民。于是,车轴便产生了两位当年全州年龄最大的新党员——老地下党、老革命赵鹤卿与赵寿坤在退休后的60多岁时又重新交上入党申请,并被吸收为中共党员,这又为圣洁的信仰二字作了一次特别生动的注脚。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英雄的车轴儿女沿着先辈闪光的足迹,一路呐喊、一路追赶,来到了光辉灿烂的二十一世纪。今天,在这片浸满了先烈血迹的土地上,已经是新楼座座,街市俨然,公路如网,车流奔涌,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在这里示威般地拔地而起。“现在,农村比城市好过。”这里的老百姓都如是言说。

是的,这是一个祥和的村庄,这是一方铺锦叠翠鸟语花香的乐土。这个人口仅有2078人的村庄,共有16个村民小组,516户人家,生活着汉、白、苗、傈僳、纳西、藏等6个民族,一直以来,居民们都保持着各自的宗教信仰,保持着不同民族间可以联姻的习俗。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开发着这片宛如少女手中的花扇一样的冲积层小平原,共同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免费上学,各家各户都享受新农合医保,老人们安享晚年待遇,社区有文化广场、有老年活动中心、有党建文化园、有集贸市场、卫生室、警务室………昔日的萧瑟景象已经远去,千年的“大同”与“香巴拉”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然而,谁曾想象,建州之前的车轴是个什么样子——村头村尾都是茅草房的世界,村中间能住瓦房的也不多,没有一寸公路,不知电灯电器为何物,要想看“小宝车”,还得跑到江边碰碰运气,看看江对面的公路上是否有汽车经过。说到生活,特别是1958年的生活当时曾有人如此感叹,“大锅稀饭南瓜汤,夫妻相对泪汪汪,捞出南瓜喂儿女,捞出米粒救爹娘,最后两口捞月亮”。如是,“难道这是传说中的腊肉吗”便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俏皮话,正如今天走红的网络热词一样。后来经济稍有好转,但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定量供应,生活也好不到那里去,那种生活与其说是生活,倒不如说是糊口,有一位老学究看不下去了,借春联“发气”了:“半边猪头除旧岁,四两红糖迎新春”,结果差点在“文革”中被斗死。

如上一段题外话,无非是想证明车轴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政策里面出八大碗,政策里面出大瓦房”的哲理性和正确性。

沿着血脉的轨迹,追朔悠远的记忆,我们发现,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会让它变味。既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么对历史的评价,也应该偏向人民。根据这样的推论,我们可以说:一部车轴的发展史,就是党的三农政策的从实施到成功的历史。一部车轴的进步史,就是这个时代边疆农村的缩影。

根据《金江镇车车村委会年终报表》的统计,2016年度车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19.00元,而这个数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是133.00元,10年前的2006年是1867.00元。这也就是说,2016年的车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80的28.7倍,2006年的2.1倍。是的,数字是枯燥的,然而在这数字背后的故事里,你会被那些永远高扬的激情所感动,你会被那些永远热火朝天的干劲所融化。

仅就2016年车轴“三委”的工作总结看,那不能不令人膛目结舌:完成第一台存取款一体机及惠农终端两台机子的安装并开始营业;完成45户危房的全部新建;完成新建和安装太阳能路灯421盏;实施农开项目沟渠建设44公里;实施藏区扶贫项目墙体刷白及沟渠、道路硬化总投资100万……

我做过村干部,我也做过乡干部,但我始终认为上述总结应该是乡一级的,但村民都说,这是村“三委”干的,这是惠民政策给的。他们还说,村委主任饶毅在部队上是个优秀士兵,是个好班长、好党员,还立过三等功,到农村是个好村长为我们立了大功,当主任已经是四届了,现在是“一肩挑”。我终于服了,我自叹弗如!

是的,这是一次跨越历史的追赶,这是一次创造历史的超越。跨越是一首歌,民意就是它一个比一个更高的音符,跨越是一篇宣言,那永远在前面耀动的,是伟大中国梦的曙光。(王兆兴/文 王维韬/图 )

 

责任编辑:黄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