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战斗堡垒就是打赢白济汛乡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接天线、接地气”的“12345”精准扶贫思路在白济汛乡应运而生:“12345”即一强化、二机制、三发挥、四保障、五到位,脱贫攻坚开足马力向前推进。

" name="description">

维西县白济汛乡创新“党建+”脱贫攻坚“活”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6 09:29:37

初冬季节,柚黄橘红。

库区小镇,如行春风。

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上,赶集的乡里乡亲络绎不绝,农副产品交易红红火火。种养殖基地里一派繁忙,感受到了家门口就业的喜悦,合作社的贫困群众笑逐颜开,直夸党的扶贫政策好。

果园中、农家院、鱼塘边、工地上……党员干部、工作队员辛勤奔波的身影,宛如初冬里一道最美最生动的风景。而这一切的变化,正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白济汛乡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从严从实要求,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也是该乡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强大引擎,真正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变为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写照。

筑好战斗堡垒

聚合攻坚强大动力

白济汛乡总面积593平方公里,是迪庆州境内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全乡11个村民委员会1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69户26252人。群众分散聚居于沿江河谷、二半山区和高山区,2016年全乡11个行政村共有精准识别贫困户1452户5485人。11个村皆为贫困村,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是白济汛乡最大的任务、最难啃的“硬骨头”。“受贫困等因素影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基层党组织涣散、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白济汛乡党委书记李清壁说,乡党委立足乡情和扶贫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找准工作结合点,以强化村党总支建设增强发展凝聚力、以提升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带动作用为工作抓手,围绕脱贫攻坚和党建提升两个目标,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用,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拧为“一股绳”,真正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筑牢战斗堡垒就是打赢白济汛乡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接天线、接地气”的“12345”精准扶贫思路在白济汛乡应运而生:“12345”即一强化、二机制、三发挥、四保障、五到位,脱贫攻坚开足马力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决战号角吹响后,第一时间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指挥长、11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行政村以扶贫工作组长,挂钩单位扶贫工作人员、村“三委”为成员,划分扶贫攻坚作战区,分片区挂图作战,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优势,牢牢抓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个关键,精心排兵布阵,精准调兵遣将,向脱贫攻坚“硬骨头”宣战。

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的有机结合,是打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障。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脱贫攻坚过程中,白济汛乡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跟到哪里,通过统筹推进、相互促进、优化配置、整合资源,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提升“双推进”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产业建支部,党建和产业发展两不误,既提高了党员的先锋意识,也让更多农户脱贫增收有了主心骨。”维西盛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符全感慨地说。

筑堡垒动真碰硬,势在必得。派准“领头羊”、强化“生力军”和训优“操盘手”,举办培训会20余期,加强对总支书记的培训,强化总支书记抓主业主责意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对各项政策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对周围群众的引导;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三联系四挂钩五结对”工作制度,挂钩党员干部每月到村、组、户走访和宣传,把脱贫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精准扶贫落实到人。

为打造发展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该乡在11个村农产品进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基层党建电子商务应用中心,推动党建引领电商扶贫建设,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脱贫优势,依靠互联网提高经济收入和致富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农村土特产品、山货销售出去,增加群众收入,同时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网上商品代购服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把党组织的优势发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基层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白济汛乡坚持厚植基层基础,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今年以来,共整合扶贫资金225万余元,新建和修缮活动场所25个,真正做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

脱贫攻坚是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也是聚合力量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白济汛乡不断加大外力牵引,丰富拓展多元化、多渠道帮扶方式,先后投入和整合产业发展资金2331.92万元;投入易地搬迁扶贫资金11398万元;托巴电站淹没区林木补偿资金11700万元;维福公路征地拆迁资金3600万元;道路硬化资金11140.45万元,有了资金保障支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筑堡垒强党建发力,白济汛乡脱贫攻坚靶向精准,“内外”兼修,按照“培育产业发展一批、生态补偿解决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水电移民保障一批、素质提升脱贫一批、完善政策兜底一批、乡村旅游带动一批”的脱贫措施,完善政策机制,建立立体式扶贫支撑,推动贫困村群众奋力脱贫。

“扶贫的价值,在于融汇更多情感,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脱贫更有温度。而产业扶贫,更是让贫困群众有了一个参与创造价值的平台。”李清壁说。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策,该乡在产业扶贫方面持续探索不断发力,让扶贫精度和脱贫温度不断攀升,用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促进困难群众有能力、有信心、有平台可持续创造价值,扶在了点上,落在了实处,暖在了心窝,立起了新志,蹚出产业扶贫的新路。

“从关注日常生活到关注经济发展,从健康兜底到增强扶贫信心,我们贫困户的方方面面,政府关注到了,现在种地增收有了保障,感觉离全面小康更近了!”58岁的老党员李继先说。

党建融于产业

激发脱贫内生动能

“今年傈家黑乌鸡市场行情看好,客商抢着要!上周刚刚与广州一家企业达成协议,每个月供应15万枚土鸡蛋,农户每枚鸡蛋可以多收入2~5毛钱。”一说起合作社来,白济汛乡傈家黑乌鸡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沈雁兵说,“土鸡的销路很好,每市斤25元,已被经销商和附近的饭店订购一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让老百姓不用出门打工就能赚到钱,最主要的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傈家黑乌鸡养殖协会成立于2013年,成功注册了“傈家黑乌鸡”商标,目前已发展带动农户84户加入协会,其中种鸡养殖户16户,拥有种鸡数量6500余只。2015年已建成年孵化20万羽鸡苗的标准孵化场,已销售商品鸡5万多羽。

“我们采取以养殖协会加农户的模式发展,以种鸡中心养殖场负责选育提纯种鸡,由养殖协会成员中的种鸡养殖户进行种鸡育成,同时为中心养殖场提供优质种蛋,中心养殖场为其他协会成员提供优质的鸡苗,协会还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饲养、防疫、治疗等方面的全程培训、监管,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全面保证上市商品绿色、无污染、无公害品质。”傈家黑乌鸡养殖协会负责人沈雁兵说。

“党和政府政策那么好,扶贫干部这么帮我们,自己不努力脱贫都不好意思呵。明年,我们家养鸡规模将达到600只,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傈僳族村民余永华说出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群众的心声。

傈家黑乌鸡养殖合作社,只是该乡103个精准扶贫示范专业合作社中的一个。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白济汛乡聚焦贫困群众,创新机制和办法,让贫困户享受到扶贫攻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领贫困户在种养殖特色产业发展中如期脱贫摘帽。

“27户精准扶贫户加入合作社以后,我们给他们提供共园和巴共种母猪,并提供猪饲料,年底收入每家也都有三四千元的纯利润。”维西盛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符全介绍说。

如今,盛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从创立时的10户社员发展至56户,其中27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以养殖共园猪、巴共猪为主,年出栏达到1200余头,母猪存栏300余头,实现年销售收入250余万元,创利60余万元。

“加入了这个合作社以后,我们饲料不用愁,技术有人教,销售有人管,疫病防治还有技术员,年底还能卖着钱,合作社这样做,我不有理由不把日子过好。”精准户广耀辉感慨道。

“7年的时间里,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及“农校对接”的模式,带动50户贫困户种植无公害蔬菜,合作社还对贫困户种植的无公害蔬菜进行回收包装销售,带动贫困户增收。”贡玛水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又多说。

“维西县白济汛乡地理环境独特,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特色产业,促进特色产业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形成了高半山区以养蜂和糯山药、天麻、优质水果种植为优势的产业带;半山区以养殖土鸡、肉牛、生猪为优势的产业带;河谷地区以养猪、蔬菜种植为优势的产业带。”白济汛乡党委书记李清壁说。

“这一模式不但解决了种养殖技术难题、加强了专业技术指导、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打造出具有白济汛乡特色的优质高原农特产品,收入有了保障,生活变了模样,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清壁告诉记者,在党委、政府引导下,通过整合帮扶力量和帮扶资金,由专业合作社牵头,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带动了当地1452户贫困户5485人发展种养殖业。

目前,白济汛乡已初步形成贫困户种养殖产业突出、规模发展迅速、带动增收明显、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乡共成立有103个专业合作社,累计参与合作社成员达2031户,有效带动了农户和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增收致富。

“触网”闯世界

“党建+电商”点燃发展新引擎

最近五年,在贫困山乡,电商也变得妇孺皆知,电商扶贫更是风生水起。一般的电商扶贫,在贫困村设个工作点,收点老乡的土特产在网上卖,帮村民买点生活用品,增收减支,助力脱贫。

而在白济汛乡,基层党建电子商务应用中心不仅成了全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和便民服务中心,也成为了农村小型的公共服务中心。

村容村貌变化翻天覆地,但村民普遍种植粮食、瓜果等初级农产品,坐等商贩上门收购。虽然脱贫不难,但稳定增收面临不小挑战。为了农产品卖上了好价,群众办事更方便,贫困村更有活力,李清壁提出了发展电商,引导特色产业走现代农业之路的想法。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1月19日,白济汛乡基层党建电子商务应用中心正式上线。党建领航,电商助力,白济汛乡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你家佛手不错,我们帮你销售吧。”“以后你腌制的火腿我们包销,一年也能增加上千元收入呢。” ……基层党建电子商务应用中心上线后,成员随时都会留意帮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题。

而开通仅仅一周,电商把村里的小农经济一下子对接上了大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的对接,白济汛乡的木瓜获得了3吨的大订单。

“这几天,乡里正组织各村小组集中收购木瓜呢,很快就可以发货啦。通过电商平台,我希望让更多的商家和游客了解我们白济汛乡,让我们的农特产品通过线上渠道走得更远。”杨国军高兴地说。

“基层党建电子商务应用中心目的是要通过互联网解决乡党委政府为群众服务的零距离,把我们老百姓好的农产品卖出去,来实现群众致富增收的目的。”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基层党建电子商务应用中心不仅能提供网购商品的代买和农产品的代卖,还为农民提供水电通讯费代缴支付、机票车票代买、医疗就诊预约、常备药购买、快递代收代发、人员培训、引导宣传及其他日常公共生活服务,也成为农村小型的公共服务中心。

帮助老百姓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是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在李清壁看来,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电商是开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从生产来讲,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带来广阔市场,降低农业成本。同时,扩大的销售量,以及网络需求端的现代化标准,就会倒逼原有农业进行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改造,倒逼我乡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和生产品质实现转型升级。”李清壁说,下一步将整合扶贫产业链,让农户更方便享受全程生产服务,更多分享全程增值收益,更快脱贫致富。

如何才能从机制上做到群众脱贫有效果、后续巩固有保障,让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最大化?

“我们将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确保扶贫产业行稳致远,让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最大化,帮助贫困地区拔除穷根、实现彻底脱贫。”对于未来,李清壁信心满满。

党旗飘扬,指引脱贫,兴旺库区。如今的白济汛乡,基层党组织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党员干部乐当扶贫先锋,正以崭新的姿态全力推进精准脱贫。

山在欢笑,水在欢笑,人在欢笑。如今的白济汛乡,党群齐心,以饱满的精气神、昂扬的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正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一曲决战脱贫的时代赞歌。(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