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朗诵的艺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王思佳 发布时间:2018-11-06 09:22:44

—以濮存昕的《将进酒》为例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而诗歌这样的作品也经常会被我们选用为朗诵的素材,在朗诵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进行二度创作,在这其中就会蕴藏着诗歌的朗诵美感。本文将以濮存昕老师的朗诵作品《将进酒》为例,对诗歌朗诵展开艺术讨论。

一、诗歌朗诵中的抒情美

朱自清说:“诗歌是抒情的,诗与文相对的分别多与语言有关,诗歌的语言最经济,情感更丰富。”可以说,诗是人类在表达情感上的一种微妙而不断创新的方式。诗歌的语言在用以思想表达之外,还必定有情感辐射的功能,如果仅有前者而无后者,那就不是好的诗歌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达的过程当中需要把诗人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的中介,准确地、无损地传达给观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

而当我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抒情美是诗歌朗诵美感中重要的一环,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集中表达和凝练。我们作为声音的二次创作者需要遵循和展现出诗歌朗读美感中的抒情美。《将进酒》在内容上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才能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最后六句结尾,写诗人酒性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思想感情。整首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绪悲愤狂放,语极豪气磅礴,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但这首诗并不仅仅表现消沉情绪,它在悲愤中也表达出了依然慷慨乐观,自信向上的心态。这首《将进酒》正是诗人一生性格遭遇的鲜明体现。其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诗中所表现出的壮阔气象豪放情怀和自信精神。首先,诗以黄河之水起兴,气势恢宏,境界开阔。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如从天而降,排山倒海,不可抵挡。其次,全诗至始至终张扬着诗人那种震憾古今的豪放情怀。读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如诗中对盛宴场面的描写,忘乎所以的诗中之歌,以及后来指挥典裘当马的狂热等等。诗句虽极尽夸张手法,屡用巨额数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等,但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在豪放的外壳下包裹着的是诗人那颗愤激不平的内心。

濮存昕老师的朗诵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其它的表演者,他在朗诵的过程中,很好地揣摩了作者的思想以及内心情感,从而通过自己语言的有力展现较为意境深远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之所以濮存昕老师的朗诵给人以较为震撼的心理感应,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他能够把握住观众的内心活动,通过作品中的字词,加以自己的独特理解,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技巧,从而传递给观众,带给观众一种诗歌的朗读美感。此外,在他的朗读中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出一种与观众强烈的交流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所急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出作者的内心独白,通过这些内在因素和外在技巧的有机结合,从而展现出作品的朗诵美感,也会让我们的受众感受到诗歌的朗诵美感。

二、诗歌朗诵中的新颖美

一切艺术在被人欣赏的开始都会有一种陌生化的程序。陌生化即审美主题与审美对象有某种距离,这种距离既使人产生一种期待审美的欲望,而且使人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想象,去开展有兴趣的审美活动。如果你的眼前是一幅早就看过了,并且意思一目了然的画,就不可能有陌生化的感觉,于是也不会产生审美活动,而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那些公式化概念化的文学作品,那些口号式的诗歌,即使诗题气势再大,朗读者也并不容易进行二度创作。

有人认为好的诗歌如果不分行也是诗歌,这个判断只对了大部分。应该说,好的诗歌如果不分行也是诗歌,但如果有诗的分行,它的诗意效果就更加的完美;没有诗的分行,它的效果就会削弱。在散文中,语音和语义是一条线上的同步兄弟。标点在哪里,声音语义也就停顿在哪里。在诗歌中,语音与语义的安排是不同步的。语义的重点和语音的休止,声音的重点也各有侧重,使得诗行会有种种特殊的安排,经过我们的表达和创作也就会赋予诗歌朗读的一种新颖美。

在濮存昕老师朗诵的《将进酒》这部作品中,他在表达的时候就很好的运用了诗歌朗读中的新颖美。他在表达作品的整个过程当中,敢于打破原来全诗的一个布局,通过自我的理解很好的安排了一个属于自己展现的一种格式,如果按照原诗当中的格式进行朗读的话,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不了观众更为深刻的带入,并且也不利于创作者的一个表达。而濮存昕老师则把自己的表达风格与稿件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融合,他打破原来诗歌中的字词的连接,但并不会破坏或者改变诗歌的本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在感情较为浓烈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中,濮存昕老师通过多次的重复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气概,从而表现出李白面对失意坦然自若的思想基础,是引导他不断进取的一盏明灯。李白虽然没有实现他为自己设计好的理想化的人生蓝图,但他用诗歌千百倍的证实了自己。就连无数吟诵此诗的后来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他的精神营养才是他对后世的不朽价值。这样做的好处我们显而易见,既尊重了作品,又有利于自我的表达,其实这也说明,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在保证本意不变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自我的创新和调整,这也就是诗歌朗读中新颖美的重要表现,既满足了我们的表达,而且又站在了受众是否能理解并且接受的角度,从而展现出诗歌的朗读美感。

三、诗歌朗诵中的音乐美

有音乐美的语言并非都是诗歌语言,但诗歌语言一定要有音乐美。一般我们谈到诗歌朗读的音乐美就认为是古诗的平仄格律,新诗的节奏韵律。仿佛诗歌的音乐美就是这些手段造成的动听、上口、好记。而这些特点是一切抒情文体都必须具备的效果,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的效果肯定不止于此。我们在朗读诗歌所产生的音乐美是区别于散文音乐美的,就在于它不止局限于悦耳动听的效果,更需结合诗人的心态情感,描写的物态形状,声由情出,声义相切,令声音成为心灵直接的窗口。

好的押韵能在全诗中起到音乐基调的作用,造成一种音乐和声,由此奏鸣出诗歌的整个情感色彩来。所以诗的韵脚实际也是诗的情感基调,与诗描写的对象相谐相合。而诗歌朗读的音乐美也体现在了对于字词的多次使用上,濮存昕老师在表达《将进酒》的时候,会随着感情的逐渐饱满,而重复其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样的表达不仅会使我们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而且也会使我们的受众在欣赏的同时更容易与表达者产生共鸣。这也是音乐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叠起的使用形式也经常会在一些诗歌朗诵会上使用,也让好的表达效果更深入人心。

诗歌中的音乐美还赖于节奏声调。《将进酒》中的两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濮存昕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每两字一顿,两个一波三折,大有一唱三叹,情意绵绵无绝期的缠绵婉转。但我们在诗歌朗读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好要把诗歌语言的意义和声音的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不能脱离。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诗歌《将进酒》进行了讨论,不管是诗歌朗诵中的抒情美、新颖美还是音乐美,都需要我们在作品展现的时候进行一个自然的结合,这样我们在进行诗歌文本创作的时候才能把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厚情感通过我们的声音传达给受众,让受众感受到诗歌朗诵的美。濮存昕老师通过自己堪称完美的二次创作,使这首李白的代表作品《将进酒》成为了一部有声语言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安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