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迪庆教育跨越发展新征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7 10:01:44

实施以集中办学为主的教育综合改革一年多来,我州按照“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镇)办小学、村办学前班”的办学思路,采取“撤、并、建”等措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迪庆实际和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

大调研 大思考 大变革

2006年底,全州共有小学926所,校均规模仅38.8人。初中校均规模650人,相当于13个教学班。高中校均规模550人,相当于10个教学班。全州仅一师一校小学教学点就多达597个,占总数的64.4%,在校学生50人以下的小学达417所,占学校总数的45%。

州委、州政府对全州29个乡镇的摸底调研结果显示,学校规模总体偏小、办学效益低,办学成本高、办学条件差,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育整体水平提升难,城镇和农村学校发展差距拉大,这些已成为横亘在迪庆州教育发展面前的五大障碍。

为解决困扰我州教育发展难题,从2007年开始,我州选取了一批乡镇作为试点,开展小学“一乡一校”、初中“办到县城”模式的集中办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2009年底到青海、内蒙古就集中办学工作进行考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后,州委、州政府顺势而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州中小学区域布局 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把实施中小学集中办学作为提高全州“两基”教育质量和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和跨越发展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镇)办小学、村办学前班”的办学思路,采取“撤、并、建”等措施,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中小学校区域布局调整步伐,提高办学的集中度。

结合迪庆实际,全州共规划设置1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民族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37所完全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到2012年8月前,全面完成布局调整任务。


创新机制 走符合迪庆实际的教育改革之路

为了保障教育长远发展,州委、州政府发文确立了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把教育优先发展写进了自治条例和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要求今后的教育工作只能加强,教育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围绕制定出台的《决定》和《方案》精神,先后配套出台了42份政策性文件和制度措施,建立健全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

为解决资金筹措问题,我州提出了“州县财政加大预算、建设用地等配套、各部门负责附属设施建设、出让国有资产、向社会和企业募集、向中央和省争取、银行贷款融资”等“七个一块”筹资措施,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去年,全州共筹集到教改资金59,426万元,其中州级45,080万元、香格里拉县5,392万元、德钦县6,005万元、维西县2,874万元、开发区75万元。截至目前,全州共完成学校建设项目投资近7亿元。在部门负责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州国土、交通、建设、林业、水电、电网、供热公司等部门积极参与州直学校新校区建设,并主动承担了投资1亿多元的水电、道路、供热、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按照“优化教学队伍、充实后勤队伍、培训富余人员”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从2010年起,州政府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专项安排130万元,对“先进学校、杰出校长、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去年州直三所高中新招聘教师137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13人,占9.5%,向省内外招聘73人,占53%;启动了教师廉租房建设工程,并完成61000平方米915套的建设任务。在新举措的推动下教师队伍正焕发出无限活力。

为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州藏区19个乡镇小学一年级起全部开设藏语文课程,三县各选择一所初级中学从七年级起开设。召开了加快推进藏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拟定了《迪庆州推进藏区中小学藏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对藏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继续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职业中专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中小学学生平安保险工程等教育惠民政策。制定了《迪庆州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等制度,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五个环节,为试点学校配备了生活老师、校医、保安,为学生统一配发行李、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


教育改革带来巨变

去年,三县4所完中高中已停止招生, 2200多名高一新生全部集中到州直3所优质高中就读。高中阶段学生正逐步集中到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有了新提升。年内共完成高中阶段学校招生3236人,比2009年增加977人,提高了43.5个百分点。与2006年底相比,中小学校数由952所减少到183所,共撤并769所,缩减率达80.1%(其中一师一校小学教学点由594个减少到51个,共撤并543个,缩减率达91.4%),集中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我州及香格里拉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检,并获得国家检查组的高度评价,成为全省实地检查八州(市)、八县中亮点最多、评价最高的州和县。

通过布局调整,原来农村小学的教师走进了乡镇,乡镇中学的教师进了县城,县城高中的教师进了州府。生活环境变了,工作环境也大不一样。教师们终于有学习提高的时间和机会,规定的课程终于可以开齐开足,农牧民的孩子终于有机会学习更多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香格里拉建塘镇纳赤塘小学的学生拉茸说:“在学校每周能吃到两顿肉,每天都有四五种蔬菜换着吃,饭管饱。晚上还经常有保育老师来帮忙盖被子。”在农牧区,虽然牛羊很多,但农村还是缺乏蔬菜,一般家庭的饭菜种类比较少,大人们忙起来,娃娃常常只能酥油茶就糌粑。学校食堂就不一样了,有专人负责调整品种和营养,有专人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家长看了也就不再担心了。

小中甸中心完小的仁青卓玛老师可以用电脑做课件,她原来在多南村小时学校只有一台电脑,她自己从来没机会也没有能力做课件,到了新学校用“班班通”设备,开学不到2个月就做了4节课的课件,教学轻松了,个人感到更充实了。

维西县白济汛乡共恩村张主任向记者表达了心中的欣喜:“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操场、实验室,终于有了货真价实的艺术课和文体活动。农民的娃娃现在和城里的娃娃一样能接受优质教育了!”(杨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