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州溢华彩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7 17:17:43

——迪庆香格里拉文化发展纪实

香格里拉网记者 永基卓玛

  在尼西乡一家藏族民居里,一位老人正在仔细地用刻刀雕刻着手中土陶的花纹,别以为这是家不起眼的小作坊,老人名叫孙诺七林,他的名字与他的土陶,在国内、国外的一些杂志上经常被提到。孙诺七林有许多出国的机会,他的作品多次被运至国外展出,主办方都热情邀请他去考察,他却婉言谢绝了。一次,一位日本艺术家为表示诚意在他家等了一个月,他还是笑眯眯地对人家说:“我就不去了,你再多玩几天嘛。”

  像孙诺七林与他的土陶一样,纳西东巴造纸术、藏族锅庄、傈僳族阿尺木刮等这些迪庆民族文化宝藏开始向世人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文化兴州掘宝藏

  迪庆州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要冲,全州各民族都保持和传承着自身独特古老的传统文化样式,共同构成了多彩的香格里拉文化品牌。迪庆的每个世居民族都完整地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文化。 但迪庆的艺术传承方式祖祖辈辈用的大都是口传身授,艺人一代一代老去,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接班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迪庆的塔城热巴曾到北京演出引起轰动,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到21世纪时,会表演整套热巴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与塔城热巴一样,迪庆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迪庆州组织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工作,摸清了文化资源家底,藏公堂、茨中教堂、寿国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松赞林寺等8个宗教、文化场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格里拉藏族锅庄等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项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

  进入21世纪以来,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展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全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迪庆藏族锅庄舞”、“维西傈僳族阿尺木刮舞蹈”、“东巴造纸术”、“格萨尔说唱”、“藏族黑陶技术”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和志本、达珍区批、徐桂莲、熊自义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艺人。至2010年6月止,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家级公布命名的总计10项,其中项目有5项,传承人有5人。云南省公布命名的保护名录总计69项,其中项目有19项,传承人有50人。2008年7月8日,州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精神,批准成立了“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在州文化馆挂牌成立。

  出生在德钦,现在迪庆州文化馆工作的阿新,在工作之余,每个星期都参加一个筛巴学勒的表演团体,与阿新一样,参加这个团体练习筛巴学勒的其他成员,来自各个单位。筛巴学勒是迪庆锅庄的一个支系,流传于德钦河谷地区一带。阿新说:“以前小的时候,只知道老人家喜欢唱歌跳舞,却不知道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那些会跳筛巴学勒的老人家已经慢慢老去,如果会筛巴学勒的艺人们都去世了,那筛巴学勒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作为那个地方长大的人,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迪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渐成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已慢慢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更多的群众自发地开始做起保护民族文化的工作,在民间,像筛巴学勒的表演团体一样,“迪庆纳西学会”、“卡瓦格博文化社”等一大批成长于香格里拉文化沃土的民族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文化兴州助发展

  “十五”以来,尤其是2003年迪庆州被列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州委、州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出台了《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繁荣民族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成立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狠抓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改造古城和对城镇建筑进行藏式立面包装,营造浓郁的地方民族氛围,是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如今漫步在香格里拉街道上,如同享受了一次藏文化之旅,一排排藏式建筑风格突出,街道绿树成荫,造型各异的街灯,风光旖旎的湖泊,鸟语花香的园林,在皑皑雪山的辉映下,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香格里拉品牌效应以及迪庆抢抓机遇出台改革政策的强大推动作用,像春风雨露滋润着迪庆这片文化沃土。敦主经营的藏家苑开业5年多来,天天有海内外游客光临。“在藏民家访中,我们除享受到迪庆独具风味的美味佳肴,还能品尝到香格里拉的文化盛宴。”来自香港的游客李先生说。是啊,藏家格独特的藏式土掌房、亮丽多彩的藏族服饰、醇香的青稞酒、浓郁风情的藏族歌舞……一切是那样纯朴自然、那样和谐美满、那样温馨迷人。1999年昆明世博会后,迪庆开发出藏民家访文化旅游项目,如今已成为香格里拉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成功典范 。

  与此同时,迪庆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开发了坛城文化广场、香格里拉文博中心、香格里拉滑雪场、蓝月谷旅游文化景区、独克宗古城、民族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展示和谐香格里拉文化的建设项目。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独克宗古城,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及国内商人前来开办酒吧。走进独克宗古城就像走进了“文化大观园”,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文化博物馆”,香格里拉文化以及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文化在这里融汇,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在迪庆,每件工艺品都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在10年前谁都不会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土陶工艺品有时能卖到上千元。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工艺品:尼西黑陶、德钦银制品、香格里拉卡卓刀……不光受游客青睐,而且让群众增收,成为拉动迪庆文化工艺品开发的一个个亮点。

  文化兴州促和谐

  华灯初上,动人的音乐在千年古城独克宗悠然响起。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里里外外围成圈,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呈顺时针方向转悠着,挥手、踢腿、转身……每一个动作都轻松欢快,人人脸上挂着笑容。人群里,有七八十岁的白发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女,还有七八岁的调皮孩童。许多外地游客被这里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纷纷加入其中。

  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积极倡导群众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新风尚,全民健身的愿望,本着构建和谐社会,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树香格里拉品牌的宗旨,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繁荣传统民族民间歌舞创造了有利环境。以群众自发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阵地和文化窗口,及时组织群众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民族歌舞在街头、机关得到了广泛普及,唱响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旋律。

  自2005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迪庆州文化馆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编排了一套以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彝族民间歌舞为主的普及型民族健身舞,先后完成了30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并在广大群众中进行推广,受到广泛欢迎。这一举措,对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无论在州府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坛城文化广场或是全州城乡,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大家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和谐文化在香格里拉大地上得到了深刻的诠释……目前,全州三县一区具备条件的城区、街道社区及郊区都已经基本普及了民族健身舞。

  居住在古城的阿青老人说:“民族健身舞在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习惯,社会风气也开始变了,以前由于没有推广民族健身舞,古城人茶余饭后就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看电视、打麻将、喝酒,现在这个现象少见了”。

  文化兴州亮名片

  2007年元旦是迪庆各族儿女一个难忘的日子,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应邀参加演出的香格里拉组合无伴奏和声演唱了《月夜》、《大山汉子》两首歌曲。演出结束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香格里拉组合的演员们亲切握手并赞扬说:“你们的演唱非常好,有民族特色,有大山气质,要不断创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这是迪庆州实施文化兴州战略,打造香格里拉名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一个见证场面。

  在迪庆,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有9个。千百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以藏民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并存的迪庆香格里拉多元文化。走进迪庆就像走进五彩缤纷的文化百花园。正如藏族谚语所说的那样,“天上的星星有多少,迪庆的民族歌舞就有多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来到迪庆观光旅游的各界人士无不惊讶于迪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除汉族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外,迪庆还有藏历新年、转山节、神山节、阔时节等民族节庆活动。

  举办节庆活动,繁荣香格里拉文化是迪庆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一个重大举措。近几年来,迪庆州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欢乐香巴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向海内外来宾展示了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维西兰花节、赛马节、阔时节、藏历新年、火把节、二月八赛歌节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在打造提升香格里拉品牌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使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香格里拉品牌,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迪庆实施的“艺术精品工程”跨出山门、走出国门,香格里拉的魅力文化名片也在神州大地和世界舞台放射光芒。原生态民俗舞蹈《香格里拉》以其鲜明的香格里拉特色文化在德国、奥地利闪亮登场,8场演出场场爆满,8场演出场场欢声雷动。“香格里拉组合”代表国家到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一部由州委、州政府组织策划的30集电视连续剧《香格里拉》正在精心打造之中。

  而在迪庆本土,一批艺术家正在亮出凝聚地方特色的名片,如香格里拉摄影协会,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三大文化现象之一,与此同时,一批本土的文艺作者正在崛起,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书写自己眼中的香格里拉。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将香格里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文化精髓完美结合起来,同时运用现代声光舞美表现手法,艺术地再现香格里拉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人间胜景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