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足达的歌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03 16:04:29

拉马足达村。

拉马足达是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哈巴村最边远的一个村民小组,2007年底我在哈巴村任“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工作组组长期间,就很想到这个村民小组中开展工作,但由于哈巴村地域宽广,所辖村民小组就有18个,加之工作任务紧,所以直到次年的清明节前,我才有空随该村村委会主任段海胜一起前往这个地名奇特的村民小组。段主任此行的目的是察看拉马足达灌溉水渠的改造情况和通知召开村委会议事宜。而我呢是想随同他一起到村里多了解一些民情,增长对山区农村的见识,完成好调研任务。

我乘坐段主任的皮卡车一路驱车前往,边开车他边向我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本来从村委会出发,驱车可以走一条山村土路直接到达拉马足达的,可这位村委会主任是为了察看灌溉水渠而行,所以我们走的是另一条到俄子里村民小组公路。到达俄子里后,段主任说:“再没车路可行了,我们沿水渠走到拉马足达去。这条栈道是拉马足达人步行出村的最近的山路了,如果完全靠步行,从村委会到拉马足达恐怕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听他这么一说,我进一步了解了拉马足达村的边远程度。

拉马足达的水渠是“农业学大寨”期间开凿的,因年久失修后,渗水、漏水现象较为严重。2007年底,在香格里拉县发改委的资金扶持下,村委会组织村民把这条水渠改造成“三面光”的混凝土沟渠。我们迎着三月的春风,沿着水渠一路往前走,那流淌在沟渠里的水就像是一曲欢乐的山歌,带着我们从俄子里村出发,在山腰上一路蜿蜒平缓地走向远方,而面对那光秃秃的风化石山坡,不难想象前方是一个缺水的地方。行进中段主任不时停下脚来清理落进沟渠里的泥沙和杂物,使那流水加快速度,欢歌不歇。起初我并不感到走这样的山路难行,可当走到一处山沟时,只见那陡峭的深沟根本无法修建水渠,流水只能靠空架两面山坡之间的木水槽达另一面山坡。水自然靠木槽可以到达对岸,而人只能手拽住山上的茅草、脚踩陡峭的石壁,小心翼翼地绕到另一面山坡。经过这艰险路段后,又再遇上类似的两处路段。而正当我对这并不轻松的山路感叹时,尾随我们后面赶来的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却见他们像灵巧飞燕一样,一个个越过了险境,赶到了我们的前头。这才是我深切意识到拉马足达的人出入村庄经过的历练,更何况他们走这条山路不会像我一样是空身而行,若遇上雨水季节,走这条路的艰难程度更是难以想象。由此我对拉马足达人的敬佩之情和同情之感油然而生。

经过一个半小时行走,我们到达了拉马足达的地界,只见前方层层梯田上的夏粮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山坡上聚集着过清明节群众,见我们来了,他们便热情地唱起了歌。段主任对我说:“这条水渠刚刚改造完工,主要用途就是浇灌这面山坡上的庄稼地。拉马足达村的土地面积少,这里群众有着精耕细作的好传统,水成了这庄稼地的命脉了。目前这条全长7公里的水渠改造总算是保证了质量、如期完工了。”看得出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他对水渠改造结果十分感慨。我们没有再继续沿水渠往下走,而是上了山坡,走进那些过清明节的人群中。也就这一次,我才知道拉马足达人有着清明节前统一出动、组织野炊,来到山上来享受阳光和春风、祭山祭祖的习俗。我对段主任说:“是不是还到拉马足达村子里看一看?”段主任说:“没那必要去了,村里人都在这里,到拉马足达村还得走两公里多的路。”当村民们得知我很想看看拉马足达村时,便带上我登上山顶。我从山顶俯瞰而下,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山腰间绿树丛中的马足达村,而几条“之”型山路犹如来来回回的绳索,恰似把28户人家的村落结结实实地捆绑在山壁上。再把目光转到村庄以下,但见层层梯田一直蔓延到了金沙江边,不绝于耳的江涛声从山脚传来,我们在山顶上都能听得到。拉马足达人对我说:“拉马足达村实在太偏僻,自然环境也比较差,但这里气候条件和出产都好,所以才使得我们在这里生存。好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好,前年村里修通了路,汽车、拖拉机开到了家门口;去年又通了电,拉马足达村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用上了电器。过上了美好的时光。”

我真为拉马足达人今天的幸福而高兴。段主任同时向我介绍说:“拉马足达的进村公路是2006年才修筑完成的,这条20多公里的毛路,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出村的交通问题。而村里的通电还得利于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否则这个只有130人的边远小村要架设那么长的电网是很难做到的。”接下来他又深切地对我说:“虽说拉马足达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已是很大的变化了,但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拉马足达仍然是哈巴村最贫困的村民小组之一。最让人担忧的是,这个村庄的山坡上已经出现山体裂缝,一旦出现地震或泥石流灾害,村里的老百姓将面临灭顶之灾。安居工程难以得到落实,是制约这个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听这一席话,不免让我对拉马足达的发展感到悲观,但从拉马足达人热情好客、充满喜悦的脸上,在和他们的深入交谈中,却又让我深深感触到,他们不仅乐于尽情享受今天温饱有余的幸福日子,还满怀信心期望将来富裕美好的小康生活。村民小组长李仕军代表村里人对我说:“我们更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拉马足达的未来将一年比一年好。”

沐浴着三月的阳光,和村里人一起度过了丰盛午餐的清明节过后,我和段主任就该道别起身原路返回了。而就在我们走在路上,我为当天的行程梳理思绪时,忽然间一阵“天上驾起彩虹若是一座金桥呀,我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呀……”的悠扬歌声从身后传来,在山谷中回响。这时使我深切意识到,这歌声就是拉马足达人的心声,是拉马足达人的希望。我想悦耳的歌声能牵动着拉马足达人踏上幸福的金桥,实现他们走出大山、走向美好前程愿望……

时光过度到了2012年的春天。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也许我真的是和拉马足达人有缘,这次在州委组织开展的“四群”教育和千名干部进村“促跨越”活动工作中,我又被抽调到了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哈巴村工作。同时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我,有更多时间在哈巴村各村民小组中访问民情。也正是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村“两委”抓住这一契机,把拉马足达村民小组整村易地搬迁工程的议题端到了桌面上来,目的在于彻底消除这个村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隐患,使拉马足达人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很快这项议题得到了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于是州县扶贫办、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人员为这一工程的前期调研和项目落实忙乎起来。这也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和他们一起来到拉马足达村。

记得今年头一次乘坐越野车直接到拉马足达时,20多公里的山路却让我感到相当的漫长,由于道路崎岖和坎坷,高档越野车在这里已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只能和农用车保持同一速度缓慢行走在山林路上。即便如此,越野车还不能紧随前方车辆,原因是前方车辆扬起的灰土让随后车辆不能开窗通风不说,还严重遮挡了驾驶人员的视线,所以车与车之间必须拉开相当长的距离。而走在这条路上不难让人想起有首叫做《这里的山路十八弯》的歌曲,我没有细心记数,但我敢肯定,这条路的弯道不止于十八弯。所以我们从村委会出发,一路颠簸、一路蜿蜒,到达拉马足达时已经用了一个半小时。

车在村外停了下来,这是一片将作为搬迁用地的山坡。而让到达这里的人感到新奇的是随阵阵春风飘来的沁人肺腑的芳香,我很纳闷地问村里人:“这个地点为何如此的芬芳?”“是地里种植的摸摸香。”村里人回答我。“摸摸香?”原来这是一种我从来没听说过、也没见识过的一种植物。但见拉马足达的大部分田园都种满了这种盛开着粉红色花朵、叶形类似于艾蒿的作物。村里人告诉我,他们引进种植摸摸香已经有3年了,这种奇特的植物只要碰上它就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用这种植物蒸馏取得的绿色透明液体,每公斤卖价能在1000-1500元之间,每年每亩经济收入在5000元以上,去往年村里人靠种植摸摸香增加了不少的收入。于是我通过手机网络搜寻和了解这一植物情况,原来这一植物原产于非洲,学名叫“香叶天竺葵”。它喜温光、怕涝、耐旱、根系发达、生长量大,用其嫩叶蒸馏提炼的香叶天竺葵油是美容用品原料和生产香皂、洗洁精等产品的添加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就在我为拉马足达人引进种植香叶天竺葵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状况而感到高兴时,村里人还告诉我说,这都得力于党的政策好。接着一个个如数家珍地争着对我说:自从村里通了公路和通了电以后,拉马足达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28户人家中,家家都有了电视机,安装了电视接收器,能收看到40多套清晰画质的电视节目。绝大部分家庭加工磨面和洗衣做饭都用上了电器,再不为繁重的家务而发愁了。同时村里人赶街和运送物资都用不着再赶骡马出行,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汽车或拖拉机,只要踩油门和转动方向盘就能走出山村。还有移动通信讯号覆盖到了拉马足达村,也让村里人享受到通讯便捷带来的快捷生活……真没想到,就在这短短几年里,拉马足达村竟然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就连我这城里来的人也羡慕他们有着现代化气息的山乡生活。也难怪他们甜美的歌声始终随着摸摸香的芬芳,荡漾在这秀美田野和山谷之中。

也许正是拉马足达人的心地淳朴,因而意愿也就与他们投缘和相随。拉马足达整村易地搬迁项目在经过乡村领导的努力和履行申办手续后,一个惠及这28户人家的安居工程被批准了下来。州扶贫办决定拨付280多万元资金扶持拉马足达实现整村搬迁,村“两委”同时决定利用大型机械,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另一面山坡上,开挖平整出17亩土地的3个平台地基,用于建设一个新的拉马足达村。消息传开,拉马足达人欢欣鼓舞,他们多年的期盼将得以实现,再也不会为地质灾害的隐患而担惊受怕,也将告别那在狭窄地盘上的拥挤生活时代。

4月12日,当挖掘机、推土机开进拉马足达时,轰鸣的马达声让这个昔日寂静的村庄成了不眠之夜,老人小孩都来观看“庞然大物”的机械化作业,家家户户都在盘算着如何建盖好自家的新房。村委会主任段海胜更是天天“泡”在工地上,指挥着建房新址的开挖和垒砌挡墙的繁重工作。我已经被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所吸引,再次来到了拉马足达村,感受这里的热烈反响和热情期盼,与拉马足达人分享愉悦的幸福时光。

然而就在我每天在工地上的日子里,让我察觉到这片新开垦的住房地盘日照特别强、风也特别的大,有时突然刮起的大风似乎能卷走工地的帐篷。于是我对这片新房地基感到了忧心,真担心以后拉马足达人在这里的生存情况。可是拉马足达人却对我说:“在这里面临大风吹是自然的,这片土地的纳西语叫做:‘海扎瑞’,意思是刮风的地点。但风只是这个季节爱刮,等新房在这里建成后,家家户户在这里种上树木,风不会有那么大的。未来的拉马足达村将是一个风光秀美、殷实富饶的好地方。”看来拉马足达人很乐观,也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也许就是在这大山中生活的缘故吧,养成了山里人豁朗达观的胸怀和心直口快的性格。

当带着拉马足达人的期盼和心愿,我多次乘坐他们的汽车往返在建筑工地和石料场的山路上,每次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们不绝于耳的悠扬歌声,听得最多的话语是他们倾诉幸福的感受。而那劳动工地上的机声隆隆、金沙江畔的涛声阵阵,似乎也都在为拉马足达人的歌声做伴奏。于是,也让我真实地感悟到,幸福其实不是一种物质,它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只要我们能知足常乐,就能拥有这种愉悦的志趣,就能像拉马足达人一样永远沉静在幸福之中。至此,拉马足达人热爱家乡的夙愿、辛勤创业的精神和感恩戴德的情怀激励着我,我决定写下这篇《》,作为上级要求我们做的《进村民情日记》。同时我衷心希望拉马足达人早一天乔迁新居、安居乐业,更坚信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拉马足达人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和幸福……(殷著虹)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