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西边远山区实现发展的难点与重点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30 09:26:37

维西是贫困县,边远山区发展速度缓慢对维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本文笔者利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经过调查、走访,搜集了边远贫困山区发展的重难点相关材料,就边远山区跨越发展重难点进行初步探索。

一、边远山区实现发展的难点

(一)作物生长高产难

1、坡高地陡的地势条件限制耕地扩大及规模化生产。以维西县维登乡箐头村为例:箐头村居民大都生活在坡高地陡的半山腰,目前耕地面积2519亩,人均耕地面积2.7亩,亩产256公斤,人均有粮不到700公斤,地势条件极大限制了耕地面积及生产能力。

2、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因素大。因地形低洼不平,植被覆盖率低,作物生产易受雨季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整体作物生产不稳定和低产。

3、受地势影响,大型养殖缺乏食料供给,村民牲畜养殖人均占有率低。以箐头村为例:目前箐头村共有812头牛、15匹马、1879只羊,生猪存栏2096头。村民牲畜养殖以小型自给为目的,人均占有及出售率低。

4、受条件限制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模式难改变。

(二)资源利用创新难

边远山区资源利用的难点在于:

1、政策条件限制山区居民自然利用习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长期以来山区居民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的体现。但近年来,边远山区居民自然资源利用的条件已受到限制:一是生态保护理念加强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二是我州作为滇西北重要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任务重要而迫切,“生态立州”已成我州四大战略之首;三是“三江并流”品牌认知对我州生态保护提出新要求。维西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贫困山区在发展与保护中存在一定的冲突。

2、边远山区整体上受地理地势限制,人才匮乏,交通闭塞,融资渠道狭窄,技术资金投入有限等,这些因素阻碍了山区居民创新利用资源的可能性。

(三)资金投入产效难

国家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是改善边远山区民生的基础和保障。但在维西县,边远山区受特定因素制约,国家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山区贫困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底子薄,基础弱。受历史、文化、交通及自然环境影响,少数民族多以农耕、养殖等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主,较少参与市场经济分配活动,在闭塞落后中原始农耕文化难以打破,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底子薄,基础弱的现状。

2、边远山区自然村落人口密度低,较分散。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的环境不便于公共设施集中建设及大的建设项目引进。

3、国家针对投入的项目及资金有限。

(四)农耕文化转型难

就贫困山区而言,从农耕生产模式到市场经济生产的改进是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维西县作为多民族杂居的贫困县,受各种条件限制,封闭落后的农耕模式是其生产生活的主导,成其脱贫的重要障碍。

1、农民较少参与市场分配活动,缺乏竞争创新意识。山区群众自给自足,农民较少受到外部市场经济影响,接受先进生产意识不足,在长期封闭生活中易形成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2、交通闭塞,缺乏与外部的交流。交通是边远山区有效与外部世界展开交流活动的途径。维西边远山区因受地理地势条件限制,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常年与外部隔绝,极少吸收外部有利信息,较少融入市场经济潮流,长期以来相处的生活、生产结构难打破,制约先进思想、生产力模式的引入。

3、维西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弱。维西县当前还处于城市建设新时期,县城及乡镇设施、功能不健全,还未具备全面发挥城镇对边远山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从政府的施政力度还是从城镇自身的服务能力来说,对山区的资源输入都极为有限。

4、政府轻于宣传教育引导工作,部分山区群众在与外部世界接触认识及农耕生产的逐步解放过程中,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不知所措,精神困惑与动力衰退,导致其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二、边远山区实现发展的重点

(一)加大国家投入是根本。政策倾斜、技术扶持、资金投入着三大投入。边远山区作为国家扶贫的对象,其自身基础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许多地方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状态,同时因环境保护承担着代价。所以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成了边远地区改变基本面貌的根本。近年来,国家对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极大改善了山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成了改变其贫困面貌的根本。

(二)提高教育普及,培育社会新风。边远山区作为贫困的重点,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人口整体素质偏低。教育作为提高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边远山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山区居民认识的局限,认识的限制导致居民实践活动受阻,在缺乏实践活力的情况下是消极的精神状态,形成了制约发展的恶性循环。因此在推进山区教育方面,我们应做到使山区人民认识教育,重视教育,并使教育在脱贫及移风易俗、改正山区社会不良风气上切实发挥作用。

(三)着重培养基层党员干部能力。基层党员干部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战线,是否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路”在于基层的党员干部。在实现山区脱贫发展及发展思路上,基层党员干部感受最深刻,责任更重大。目前,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整体上影响了带动边远山区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保证。怎样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带动边远致富的能力?基层党员干部有自觉的服务意识和社会担当的基础上,上级政府还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针对山区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以创业的思维打破阻碍山区发展的系列瓶颈,最终带动边远山区人民致富。

(四)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做好城镇化基础服务工作。城市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城区人民各方面的便捷,它应还有辐射带动的能力,支持服务边远山区的责任担当。当前维西处于城镇化的新阶段,在推进新城发展,改造老城区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服务乡镇的机制体系建设、以县城建设推动乡镇建设、完善针对入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及各项市场服务等建设,使远离城区的山区发展得到可靠保障。(作者:沈玮旻)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