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择“仕”的导向不能丢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30 09:50:48

自从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开启了读书人入仕做官的通道,大批“学而优”的学子进入政府各级机构,从此,“学而优则仕”成为一种价值观和用人导向,其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指学习有余力去做官,而是指学习好则去当官的意思。

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学而优则仕”往往被人误解,认为是“唯学历是举”、学用脱节的表现,甚至有的人认为在选拔任用干部和招考公务员时,不设学历、专业方面的门槛才有利于“不拘一格”。笔者认为,“学而优则仕”作为党和国家尊重知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应有之义,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时候,不能粗暴简单地放弃“学而优则仕”的导向。

试想,如果党和国家机关里没有“学而优”的“仕”,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如何建设?再试想,一群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年轻人站在机关的同一起跑线上,如不按照“学而优则仕”的导向来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孰优孰劣由什么来评判?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一个能成事的好干部,学习肯定是首要条件,而“学而优”则是必要条件。只有学习,才能成为行家里手;只有学好成为行家里手,才能有能耐解决问题、办好实事。

当然,以“学而优”择“仕”的方式,让有潜力的年轻人获得了进步的台阶,走上领导干部的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车到桥头船靠岸”,可以歇歇脚、喘口气,更不能随意挥霍“学而优”的光环,碌碌无为。“学而优则仕”的年轻干部,毕竟没有进行过全方面的锻炼和培养,离好干部的标准肯定有差距。 “学而优”也许只停留在书面上,这样“学而优”的干部只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因此,年轻干部要成为好干部,还要“学而优泽世”,把学到的满腹经纶转化为济世匡民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继续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经验学习、向书本学习,达到全方位的“学而优”。(德钦县公安局 门闩)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