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日根据地:走进红色沂蒙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2 16:31:41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圣地”,也是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八路军115师、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社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陈毅、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

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寻访抗战遗址,谛听抗战故事,藉此向为抗战牺牲的英烈致敬。

时间:8月26日上午

地点: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

天气:晴

从济南去临沂的路上,一路都是绿。汽车疾驰,山峦起伏,孟良崮等熟悉的地名时而跳入视线,令人忍不住回想教科书上关于沂蒙山区的红色故事。

4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此行第一站,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

华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是为纪念华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群,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罗炳辉、汉斯·希伯、王麓水、常恩多、陈明及夫人辛锐等英烈。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6.2万余位烈士的英名。

革命烈士纪念塔

临近正午,园内松苍柏翠,幽静肃穆,行人寥寥。

在罗炳辉将军墓前,我们注意到一位中年男子驻足良久,上前攀谈后得知,陈先生(化名)是临沂市民,这天,他和妻子带着年近80的双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一起来谒陵,祖孙三代共同缅怀先烈。

陈先生说,到烈士陵园参观已经是全家老小的习惯了,在抗战70周年之际前来,更是添了一重意义。“我认为历史不能忘,先烈精神需要传承。孩子还小,不知道法西斯是什么,我就给他们讲罗炳辉将军是如何从奴隶变成将军的,他们很感兴趣。”

罗炳辉将军墓

离开烈士陵园,我们步入西邻的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纪念馆始建于2012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先生主持设计,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互为补充。纪念馆主要用于沂蒙精神展示、红色影视教育、党史陈列、沂蒙革命精神研究、群众路线展示等,宏观而完整地展示了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开展革命斗争的资料,沂蒙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历程。

74岁的孙大爷(化名)站在《解放临沂城》组图前,努力辨认着每张照片,试图拼凑起脑海中残存的记忆。

1945年8月16日,日军迫于我强大攻势,弃临沂逃往枣庄,伪临沂保安大队长许兰笙纠结王洪九等部共4000多人龟缩在临沂城负隅顽抗。山东军区抽调滨海军区主力部队等进攻临沂城。经过26昼夜激战,临沂城宣告解放,标志着沂蒙抗日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临沂城解放那年,孙大爷4岁。“这些资料都挺真实的,有些地方我还有点印象。”

在孙大爷的记忆中,还存着一个“鬼子”的剪影。日本宣布投降后的前几年,仍有部分士兵散落在各地。一个瘸了腿的日本兵,逃窜到孙大爷家的村头,藏在桥下。村民们见其瘦小伤残,经常送饭过去,直到其突然离开。“大概他也知道自己是在中国作恶,感到羞愧,就跑掉了吧。”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