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路上续“红缘”——云南省迪庆军分区某营官兵关爱藏族同胞促进民族团结侧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7 09:14:34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青烟袅袅的土培房间,孩子们总爱围着银发花白的藏族老人,不厌其烦地听他们讲红二六军团过中甸的故事。红色的记忆如蜿蜒的小溪,在孩子们的童年里静静流淌。

  如今,故事里多了一群穿绿军装的新面孔,藏寨里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们是红军的传人。

  而这背后,正是云南省迪庆军分区独立营官兵关爱藏族同胞,促进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关心关爱孤寡老人 

  现年86岁的格桑卓玛是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敬老院里的一名孤寡老人。

  暖日里,老人习惯坐在屋檐下绑着棉垫的藤椅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独立营的那群官兵。

  2000年,独立营与敬老院结成帮扶对子,战士们每隔半个月都会轮流到这里看望老人,为老人们剪指甲、理发、捶背,搞劳动;香格里拉的冬夜气温低至零下20度,得知敬老院里过冬的柴火不够,战士们抽出休息时间,钻进山里捡枯枝、拽松木,将过冬的柴火搬进敬老院,新配发的军用棉衣,很多战士舍不得穿,却主动捐出40多套给老人们御寒。

  当时,格桑卓玛老人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经常卧床不起,精神很是消极。为了让老人走出疾病阴霾,战士们找来碎布、丝绵,缝制棉垫绑在藤椅上,架着老人坐上椅子,陪她晒太阳、唠家常,赶上节假日,战士们还三五成群赶过来,替老人洗衣做饭,喂汤熬药,揉腿搓背,表演节目。

  经过战士们一年半的悉心照料,老人的体质明显好转,战士们的正能量也让格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迪庆州牧民家家饲养牦牛,但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活大都压到留守老人肩上。

  有年大年三十凌晨,得知牧民格玛家3头耕牛因鞭炮惊吓冲出牛圈,连长松建华带着10名战士连夜进山寻找。牛躲在山涧怎么也拽不走,官兵们便在雪地蹲守了一夜,直到天亮把牛畜赶回牛圈才返回营地。

  去年,独立营官兵徒步拉练经过进藏第一寺山后的一片牧场,一头牦牛突然发疯似得顶向拉拽它的牧民格茸七林大腿根部,当即戳出一个直径5公分、深6公分的大窟窿。

  听到呼救后,独立营的军医简文星、卫生员王悦带上几名藏族战士飞奔过去,一边用藏语不停喊话、做翻译,一边协力抢救伤员,成功救下了七林的命。

  真情融化了冰封的心田,更拉近了解放军和藏族百姓的距离。

  这些年,官兵累计捐款40余万元,组织心理辅导分队进入敬老院、社区和藏寨进行心理疏导100多次,慰问孤寡(留守)老人的次数超过全营编制人数。

  得知独立营新入伍的战士不适应高原气候,手脚脸老生冻疮,藏族老阿妈们便到处打听能治疗冻疮的偏方子,将一管管熊油送进了训练场。

  老人们说:“独立营的官兵把我们当亲人照顾,我们忘不了这份情。” 

倾力帮助贫困学生 

  独立营对藏族百姓的情真意浓,让老人感到贴心,让孩子觉得温暖。迪庆贫困程度深,不少优秀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挡在“象牙塔”外。

  2004年,迪庆军分区党委启动“1+1捐资助学行动,帮助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累计有近千名藏族孩子从中受益。

  扎史达瓦是该营一连的一名藏族连长,也是“1+1捐资助学活动的一名参与者。

  一次,扎史达瓦跟随工作组走访考取重点大学的藏族贫困学生曲批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格茸都杰大叔带着儿子曲批一边忙着在窝棚上扯雨布,一边想尽办法在棚内排积涝。

  前些年,为了照顾考取重点高中的儿子,身患眼疾的格茸都杰离开老屋,在县城工地搬砖头,拉沙子,照顾曲批,然而不幸的是,一次山洪将家中的老屋冲毁了,无处栖身的父子只得栖居于原本关牛的木楞房中。

  看到这样的场景,达瓦心里一阵酸楚。

  他拨通妻子此里追格的电话,表达希望资助贫困学生的愿望,当即得到此里追格的鼓励和支持。当月,夫妻俩就从积蓄里拿出五千元,资助四名高中贫困生半年学费。

  如今,夫妻俩的爱心行动已经坚持3个年头,有两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顺利走进大学。

  呵护贫困学生就是守护迪庆未来。

  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是迪庆州唯一一所“一级完全中学”,全校学生96%以上都是藏、傈僳、纳西、彝、白等少数民族。

  每年高考期间,全州考生需要集中住宿,光民中就有2000多名低年级学生要搬出学校,腾出宿舍,居住安全一度成为难题。为了解决这批学生的住宿问题,该营每年都提前选址,按照“保温、防雨、舒适、卫生”标准搭建上百顶班、排、指挥帐篷,供学生们临时居住学习。这期间,营里还派出医疗小分队进入“迷彩教室”挨个巡诊,排查疫情,为全州高考添加了一抹迷彩绿。

  有人说独立营的官兵很抠门,一包零食也舍不得买。

  可就这三年,官兵们却东拼西凑为驻地六所学校购置学习用品600多件,捐赠书籍700余册,仅迪庆州民族中学,就有67名优秀贫困学生与独立营官兵结成助学对子,圆了大学梦。

  去年底刚获得全国妇联颁发的“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的扎史达瓦感慨地说:官兵们的精明劲都用在了为贫困学生谋福利上。 

用心守护一方安宁 

  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美丽神奇,被称作永不消失的地平线,而独立营官兵则是藏族“心中的日月”守护者。

  素有“月光之城”美誉的独克宗古城有着千年历史,是藏文化沉淀的瑰宝和迪庆旅游经济的支撑。

  2014111号,一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月光城,很多商户店铺被焚毁,不少文物古迹面临灭顶之灾。

  火灾发生时,独立营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火场一线,拆除着火商铺木质屋顶,建立防火隔离带,抢运周边商铺贵重物资,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大火扑灭后,官兵们又成立心理服务队和文物抢救队,帮助商户统计上报损失,开展心理抚慰,归类清理残缺文物和工艺品,执行善后“三清”规定,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城原貌,消除矛盾纠纷,拭去了月光城的累累伤痕。

  迪庆多类地质灾害频繁,应急救援是独立营官兵的主业。但因为地形道路限制,很多救援行动难度大,危险多。

  “坠牛岭”是进入海拔4330尼西乡祖史村的必经道,因为山高坡陡得名。

  20138月,尼西发生5.9级地震,村子一度成为“孤岛”,亟待救援。刚转运搭建救灾帐篷完毕,连轴转的独立营一连官兵又主动请缨再闯“坠牛岭”。

  携带粮食和药品小战士,如挑山工般在近70度的陡坡上艰难攀行,山上落实不断,荆棘丛生,不少官兵手背被划破、腿杆被砸青,但没有一个人掉下队,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将救援物资送进村。

  安全稳定是团结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动力。

  金龙社区曾是香格里拉市一个“三乱”区域,老百姓靠倒把散贩度日。

  2014年,独立营与金龙社区签订挂钩共建协议,将协防、共建、同赢作为责任扛在了肩上。营里准备在社区成立一支民兵联防分队,一些村民不理解,嫌报酬低不肯干,官兵们便挨家挨户做工作、拉家常,讲道理,让老百姓心里有了底。

  社区靠着独克宗古城,但旅游开发却十分落后,独立营党委便主动找到社区干部,分析症结、找寻出路,将金龙社区旅游主题定准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稳定、促团结、促发展”上,并带着社区群众一道挖掘红色传统,扶持红色产业,增加红色收益。

  独立营和社区商定建设金龙社区民族团结多功能展厅,可各类史实(特别是军史)资料缺乏。官兵们便成立攻关小组,主动查阅红色史实、查访社区藏民、查寻红色实物,在前后56天时间里,共整理史料10余万字,与社区群众座谈26次,为充实场馆实物展品、完善红色历史线索做出贡献。

  展厅建成后,日均接待游客80人,吸引推动周边商业街发展,做强了金龙社区“红色旅游”的主题名片。

  社区的治安变好了,藏族青年不再饱食终日,而是维护社区形象,盘点各自营生。

  社区的藏族老辈人动情地说:“当年,红二六军团踏雪前来,成为藏族群众的守护神;今天,独立营官兵循道而过,成为红军路上的续缘人。” 杨之辉 陈学渊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