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思维观念 助推精准脱贫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余桂芬 发布时间:2020-07-07 09:05:44

贫困是全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今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说:“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句话寓意深远,情真意切,激励着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摞起袖子加油干,不打胜仗不收兵”。

迪庆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关怀下,迪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省委对云南藏区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辛付出。

贫困是一个综合症结,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天失调”,群众观念传统落后是民族地区贫困的一大因素。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革新思维观念,增强贫困群众的自立观念、竞争观念、理财观念、感恩观念。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扶贫的同时,把扶志作为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来抓,促进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推动永久脱贫,最终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一、增强自立观念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就我州而言,2019年底,全州已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镇)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硬化路的目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67.77%,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82.25%,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助推了民族地区信息、物流、思想的交流交融和碰撞,大多数有头脑、有想法的年轻人抢商机、闯市场、做买卖,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贫困山区的绿色农特产品得到有效开发,老百姓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有力打破了贫困地区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

但是,仍有个别贫困户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存在恋土情结浓厚,惰性、依附心理较强,到外面闯荡的积极性不高、勇气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贫困群众脱贫,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级各部门的支援,但最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努力。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此后社会上掀起了学习“万元户”、争当“万元户”的热潮,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贫困现状的强烈愿望。虽然“万元户”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但一说到“万元户”,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自立观念,让贫困群众彻底从“以贫为荣、争当贫困户”的观念中摆脱出来,从心底萌发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思想,敢闯敢拼、吃苦耐劳、自立自强、不卑不亢,靠自己的双手有尊严地摆脱贫困。

二、增强竞争观念

近几年来,国家集中财力、物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但是,个别贫困户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也不同程度存在,并且成为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因此,要想解决群众思想贫困的问题,就必须重视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步发展。要针对我州百姓文化层次和劳动技能偏低的实际情况,重视不同地域间致富经验的交流学习,形成竞争意识。要加强科技人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对贫困户的一对一、户对户、人对人的结对帮扶,加强扶志扶智工作,发挥科技兴农、能人兴村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改变“小富即安、不富也好”的狭隘满足观念,用开放意识代替保守思想、用竞争意识代替安于现状、用科学知识代替陈规陋习,唤醒他们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让贫困群众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

三、增强理财观念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民族地区受传统文化影响,个别地方在婚丧嫁娶、新居搬迁、年俗节日等方面存在盲目攀比、跟风等消费陋习,个别贫困户游手好闲、不会理财、重生活开支轻生产支出,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栖身之地就觉得生活过得去了,缺乏追求更好更高质量生活的意识和勇气。贫困群众是扶贫的主体,要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把钱用在刀刃上。自我州实施14年免费义务教育以来,极大地遏制了因学致贫、因贫致辍现象发生。但在当前,个别贫困户家长不支持孩子上学、不关心孩子学习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按照“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要求,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执行《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贫困户家庭积极送子女上学,让贫困家庭明白“知识能改变贫困现状、知识能掌握生存技能、知识能提升闯荡社会的本领”的道理,挖断代际传递的“穷根”。同时,用活用足贫困户群众创业就业的政策服务体系,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农村妇女养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习惯,坚决制止讲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切实提高贫困家庭的理财能力,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

四、增强感恩观念

近年来,国家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但个别群众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思想觉悟有所滑坡,好吃懒做、嗜酒赌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向群众讲好政策,让他们明白“福”从何来,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迪庆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的道理,使迪庆各族儿女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按照既要“富脑袋”又要“富口袋”的要求,深入推进“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要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要多组织编写适合农村、通俗易懂的双语科普知识教育读本,积极宣传身边的致富带头人等典型事例,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弘扬正能量,让群众幸福思源、脱贫感恩,引导各族群众争做迪庆发展的建设者、促进和谐的参与者、祖国统一的捍卫者、发展成果的分享者。


责任编辑: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