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人生苦亦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2 15:11:42

马国珍近照。

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下,马国珍独立完成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和迪庆州中小学民族舞课间操的编创和辅导培训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各族群众和校园文化生活

事业与爱好的契合,无疑会成就最好的人生,虽未必顺风顺水,但一路的风景和收获,也足以使人心甘情愿地付出,坚持一种“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执着。满心欢喜地投入下去,再繁琐的事也会变得生动趣味起来。

在山歌、弦子、锅庄时而悠扬时而热烈的节拍濡染下长大的马国珍,和迪庆峡谷、草甸间成长的每个女子一样,都有着民族传统歌舞的启蒙和熏陶。澜沧江江边歌词火辣、唱腔高昂的山歌,村里大火塘边上庄重典雅、古朴方正的锅庄都成为了她从事群众艺术冥冥中的指引,构成了她今后所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基座和底色。从1997年7月迪庆师范毕业后在迪庆州文化馆工作,一晃经年,在老师、同事的帮助下,马国珍从一个对民族文化充满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出力使劲的“文青”,到出版发行《高原格桑花》和《香巴拉——幸福的家园》两张个人演唱专辑,多次与本地知名歌手合作出版发行近10张音乐唱片,担任“欢乐香巴拉”歌舞大赛的评委,再到主持创作系列“大家乐”民族广场舞并推广“占领”全州各个公共娱乐广场,马国珍和她的同事们一路走得出彩。当然,这与州委、州政府把文化艺术提升到兴州战略层面,倾全州之力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名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战略部署是分不开的。生逢其时,迪庆的良好文化艺术发展环境不仅使迪庆整个文化艺术发展迎来了跨越飞跃期,更使文艺工作者如鱼得水,迎来事业的黄金期。

10余年间,马国珍和同事们先后搜集整理了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成功推出了一批本土优秀原创音乐作品。1999年8月,声乐作品《惜别》在云南省舞乐展演中获得彩云奖演唱铜奖;2001年6月,声乐作品《我是高原格桑花》,《锅庄曲》和《美丽的山城》在“2001年云南省少儿音乐调演”中获辅导老师奖;2003年11月,声乐作品《五彩哈达》在省歌舞乐比赛中获得彩云奖演唱铜奖;2004年9月,在第四届康巴艺术节中,荣获“康巴之花”银奖;2005年11月,在中国移动滇西赛区彩铃创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12月,在首届云南“大雁”同心杯声乐比赛中,演唱歌曲《惜别》,获得铜奖;2009年6月,演唱的歌曲《吉祥升平》在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大赛中荣获翻唱组优秀奖;演唱的歌曲《吉祥沟箐深处》荣获原唱组二等奖;2009年10月,在首届云南“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舞蹈比赛中,舞蹈作品《舞步飞扬》、《欢乐的弦子》和《红色记忆》分别获得两个银奖,一个铜奖;2010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福宝乡村文化艺术节获得积极贡献奖;2011年10月,声乐作品《你的笑脸》和《西布罗》在2011年全国藏族风格歌曲征集评选展播活动中荣获优秀演唱奖;2011年11月,声乐作品《吉祥沟箐深处》在迪庆州首届新歌新舞展演中荣获优秀歌曲创作奖;2011年11月,声乐作品《骏马与草原》在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荣获演唱、编导、创意和执排四项金奖……

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下,马国珍独立完成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和迪庆州中小学民族舞课间操的编创和辅导培训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各族群众和校园文化生活。并多次担任州、县大中小型文化活动编导,以及多期迪庆州健身操骨干培训班总教练等。

在2013年,马国珍和州群众艺术馆的同事们编排完成了第六套“大家乐”民族广场舞并制作剪辑了3段约45分钟的舞蹈音乐,前期文艺辅导部在馆内培训10天。5月20日到6月10日,组织了为期20天的群众骨干培训班,培训人员每天有300人,共计6000人次。6月10日到7月20日共30天,分别在月光广场、四方街、坛城广场、旺池卡新村、工人新村、香巴拉小镇、祥巴林卡的7个示范点进行了巩固辅导培训,每晚辅导人数平均在500人,共计15000人次,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广大群众对她们工作给予了肯定。

不仅如此,她与同事还开办免费的少儿舞蹈班和音乐班,培训人次达到上万,举行军营文化活动,为迪庆消防、武警官兵辅导舞蹈及合唱节目,达到2440人次,校园文化活动中免费辅导培训建塘小学“六·一”舞蹈节目2个,为期38天,每天280人,共计10640人次。指导香格里拉县第二中学校园文化活动共计800人次。行业辅导活动中指导“迪庆州移动公司才艺大赛”活动1天,共计80人次。指导“移动杯校园才艺大赛”活动1天,共计100人次。辅导“江克村老龄节”广场舞,为期6天,每天12人,共计72人。她还参与了少年“中国寻根之旅”——“七彩云南行”夏令营活动民族歌舞的辅导,共120人次。

从2005年起,马国珍全程参与了民族广场舞的编创工作。对于每一套广场舞蹈,编创人员均各有侧重,力求突出迪庆各个世居民族的歌舞特色,马国珍说:“我州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歌舞。目前的第六套广场舞,都是以藏族原生态歌舞元素为主,辅之其他各民族歌舞元素,糅合现代健身操的健身元素而成。每一套舞都各有侧重,第一套以藏舞元素为主,第二套糅合了傈僳族、彝族等民族的舞蹈元素。第三套在借鉴和吸取前两套编创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包涵德钦弦子、香格里拉情舞、各民族劳动号子等元素的全新的广场舞。

在培训辅导方面,她和同事们在全面掌握本地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取民间歌舞的语汇和元素,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编创制作成音像光碟,散发给文艺骨干,在文化馆院内举办三五百人的骨干培训班,然后到各个广场进行指导示范,直到大多数群众会跳。在举办文化馆(站)干部综合业务培训班时,把民族广场舞作为必修课,使他们成为基层骨干,然后让他们到乡镇去指导示范,教会当地群众。这样就形成了民族歌舞进社区、进农村的良好局面,在全州形成歌舞升平的景象。这样的工作持续近10年,编创出民族广场舞6套,舞蹈动作一套比一套优美,节奏一套比一套动听。

工作一旦有连续性和目标性就会形成一种基础,转化为一种成果。同时,也培养出一批业余文艺演出队。如今,马国珍和同事们还为企业、行业、军营、校园、旅游、农村开展文艺活动编创执排节目,每年在30个以上。(安永鸿)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