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一周年 足迹之光】深化改革这一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06 11:12:03

循足迹·看变化

“检”出新效力

这是一份“体检表”,体检内容包括“合法性”、“合理性”、“操作性”、“规范性”、“实效性”等方面,体检对象是云南省地方性法规。

是否与上位法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吻合?法规的制定是否遵循了相应的立法程序?法规是否具有知晓度并被严格实施……每一部法规都将由法学专家仔细评估考量。

2015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了全省地方性法规的“全面体检”工作,委托省内法学界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分类别对我省119件实施时间超过5年且最近5年内未经修改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这样的规模与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令人瞩目的。

自1980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360多件地方性法规,其中现行有效的有225件。据统计,我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数量上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

“多年来,我省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清醒看到,其中一些法规存在实施效果不理想或者难以实施的情况”。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润新介绍,此次评估采用了委托第三方评估方式,并自建了评估标准体系,目的是看立法得失、评法规质量,总结立法工作规律,提升我省地方立法质量,促进法律实施。

经过为期半年的工作,目前119件地方性法规完成了初步评估,下一步还将开展交叉评估、复议评估等程序,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据了解,最终的评估结果将作为我省地方性法规修改或者废止的参考依据,启动相应的废止或修改程序。另外,本次评估的结果将以公开评估报告等方式适时向社会公布。

“这是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创新实践。”评估小组成员、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云东说,相信通过不断创新立法工作方式,我省将更加有效地调动法学界资源,进一步拓展社会各界和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提高立法质量,努力使每一条法规都能精准发力。记者 瞿姝宁

“简”出新活力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这对办企业的人是一个特别的好政策。”云南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建华激动地说,“原来把全部三个证办完至少要半个月,现在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只要在一个窗口申请,两个工作日就可以拿证了,真是太便利了,政府的改革政策让我们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的一项重大措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就是对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信息共享”方式,将由工商、质监、税务3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不再发放。

经济发展需要动力,企业市场发展需要更合理的制度,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商事制度改革。

从全国来说,云南经济不算发达,正因为不发达,就更需要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部署后,我省全力推进改革工作。2015年5月20日,云南首张“一证三号”营业执照在滇中新区颁发,拉开了全省“三证合一”改革的序幕;9月21日,云南省工商局发出《关于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改革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确保“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9月29日,我省举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全面启动仪式,“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办理营业执照在全省全面实行,开启了云南企业注册登记的新篇章,为云南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市场主体蓬勃增长的局面可以预见。

2015年11月24日至29日,国家工商总局第八督查组对我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认为云南省在国务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有关政策措施,做到了“政府重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记者 朱丹

“改”出新动力

2015年3月,位于曲靖市陆良县的恨虎坝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试运行,通水后正好赶上种烟苗。小百户镇炒铁村委会主任孙永林告诉记者,往年种植烟叶全村产值为960万元,可现在不同了,通过恨虎坝水利改革项目,用水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通过精准灌溉大幅节省了用水量,烟叶生长情况良好。初步核算,烤烟种植的年产值达到1300万元,产量也增长近20%。

2015年9月,播种秋马铃薯时节。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张字和早早就给自家的取水IC卡充值:“以前一车只能拉5方水,成本在30元左右,现在一方水仅要0.66元,用水成本大幅降低。”

这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恨虎坝项目”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在该项目中成为“股东”的张字和说:“村里人几乎都入了股,现在水直接通到田里,这些设施也是大家筹钱买的,得心疼。在平日,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管护这些设施,在技术上对我们进行指导。”我省在恨虎坝农田水利改革试点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试点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85,亩均年节约用水45.24立方米,每年可节水45.6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小水利工程一年建、两年用、三年坏,有人用、无人管的难题,实现了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恨虎坝试点着眼打通水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在水权分配、水价改革、引入社会资本、群众参与、工程管护、节水减排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改革经验。

结合推广恨虎坝经验,一年来,我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通过大中小型灌区、重点县、高效节水及山区“五小水利”建设,2015年预计可完成农村水利投资63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8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万件。

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农村水利改革试点工作,在重点县、大中型灌区等农田水利项目中全面推行群众全程参与建设管理工作,全省64个重点县和14个大中型灌区参与群众达131.2万人次,改革试点工作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任务并取得预期成效。其中,曲靖市陆良恨虎坝、中坝村和玉溪市澄江县高西片区开展的改革试点一边全力以赴加快试点工程建设进度,为机制有效落地提供基础保障,一边及时优化调整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通过水利基础改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同时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道路交通、荒山绿化等工作,实现了群众企业政府多方共赢、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整体提升的良好效果。

记者 王淑娟

 

责任编辑:鲍江平